欧盟双反阴谋:明修晶硅栈道 暗度薄膜陈仓

在6月18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中欧双方初步商定将于6月21日在北京举行第27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届时,会议将研究解决包括光伏贸易争端等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人们寄希望于此次由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共同主持的高层会议,能够尽快为涉及204亿美元的“中欧光伏争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毕竟,从欧盟作出对华光伏产品征收11.8%临时反倾销税决定的6月4日,到双方可能达成和解的最后期限8月6日,仅有短暂的两个月时间。

但即便如此,人们仍须清醒地意识到,最终的“胜负”,取决于坐在谈判桌两侧的人们是否拥有足以令对方“恐惧”的筹码。要知道,欧盟作出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绝不像坊间流传的一般“自掘坟墓”。

事实上,一纸仗“市”欺人的反倾销初裁,击中了我国光伏业的软肋,欧盟棋先一招。

但与此同时,之所以我方合理合法地启动葡萄酒“双反”调查,能够引起欧盟,特别是法国如此剧烈的反应,则同样意味着,这一年贸易额不足10亿美元的领域,已经开始令欧盟“胆寒”。

欧洲已倾向发展薄膜光伏

5月27日,《证券日报》刊发的《欧盟“双反”阴谋大揭底:薄膜、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之争》一文,曾在业内引发热议。

该文以中欧双方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不同侧重为依据,揭示了欧盟“双反”背后鲜为人知的“阴谋”。

值得引起主意的是,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技术主要以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两条主线。其中,晶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则包括非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

目前,我国光伏业的现状是,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集中于晶硅领域(除汉能等几家主要从事薄膜光伏的企业以外),而在德国呢?

参与过德国太阳能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曾任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主任,现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的陈颉博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在德国,目前置身于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的从业者总数还不足200人”。

更为关键的是,“在德国工业年鉴上可以查到这样一组数据:在过去五年,德国政府有超过60%财政资助是针对薄膜电池的,更有超过70%的研究经费集中于薄膜光伏。”此外,陈颉还向记者介绍道,“所有的薄膜光伏企业都享有电费补贴,但晶硅类企业却不享受。而德国政府自2011年9月恢复了对效率在11.6%以上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效率在13.8%以上的铜铟镓硒太阳电池和效率在15%以上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实施银行贷款补贴”。

由此,作为在光伏领域在欧盟最具话语权的德国,向薄膜光伏的倾向显而易见。

陈颉指出,由于薄膜电池组件效率在过去的5年中的快速提升。在欧盟薄膜电池产业成为了被广泛看好的领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欧盟的“双反”对晶硅电池的限制毫无疑问会使薄膜太阳能电池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和确保新兴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成长,确保欧洲在新一代薄膜光伏行业的领导地位。这是欧盟“双反”的深层次原因。

“欧盟在其2008年-2030年的光伏发展战略中明确地表明任何一种技术都不会是永远的赢家或输家,为此,欧盟支持和发展广泛的选项和技术,而不是有限的一套组合。”陈颉建议,“国家相关机构从战略层面看待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困境和薄膜光伏发展的机遇。应审时度势地完善和调整我国的光伏产业及相关政策”。

我国晶硅技术仍受制欧洲

而即便是在中国光伏业潜心研究的晶硅电池领域,欧盟似乎也不具对华“双反”所造成的连锁反应。至少,此番欧盟在作出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决定时,并无丝毫“心慈手软”之意。

在陈颉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晶硅电池的产业链不能满足欧洲人心目中的最高环境标准;其次,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核心技术至今仍掌握在欧盟手中。

“在提炼高纯单晶硅、大面积超薄高纯硅片的切片技术等晶硅电池生产核心技术环节,实际上我们至今都无法超越欧洲。对此,也许会有晶硅企业反驳,认为通过减少硅料使用,我们可以达到更为环保及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事实上,我国现有光伏技术还无法生产出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大面积高纯单晶硅片。”陈颉向记者表示,“即便我们可以切出100微米以下的高纯单晶硅片,相应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升级也将使这些光伏企业再度受制于欧洲。最终结果会是按下了材料成本的‘葫芦’,浮起了增加对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投入的‘瓢。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晶硅电池正负极银浆(印刷于太阳能电池正背面以提高电池片性能的一种金属辅料)领域,以世界500强、德国家族企业贺利氏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巨头,至今仍仰仗技术优势垄断着市场。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内公司可以生产出正面浆料(浆料中的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正面以收集电流)。

德国太阳能产业协会(BSW)2010年的报告指出,虽然其接近70%太阳能电池都是进口的,可是80%的附加值却留在了欧洲。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对华“双反”不会对欧洲晶硅电池产业的核心技术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葡萄酒“双反”已触动法国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欧盟葡萄酒进行“双反”调查的当天,法国总统奥朗德要求欧盟制定统一对华贸易政策。彼时,媒体分析称,奥朗德的表态凸显了情况的严重。

那么,一个年贸易额不足10亿美元的“葡萄酒”,如何能“触动”一直极力支持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决定的法国呢?(光伏产业的沉浮对法国几乎没有影响,在业界看来,法国对欧盟“双反”的支持,主要来源于其国内,特别是社会党内反华势力的教唆。)

一位旅居法国的葡萄酒从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法国,葡农在农民行列中属于第三大群体(第一大群体为种植小麦的农民、第二大群体为奶农),他们虽然颇受社会尊敬,但经济方面却一直不太宽裕(当然,这是特殊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葡农们从不盲目逐利)。此外,在很多农业领域,农民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葡农却不能”。

“要知道,在这些葡农的年产量中,有将近20%出口到中国(特指那些种植并酿造低端葡萄酒的葡农)。因此,中国的‘双反’制裁,将会使这些本不宽裕的葡农在经济上更加拮据。而这显然会激发法国人民同情弱势的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施压。”该人士向记者介绍道。

事实上,6月19日,据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爆料,6月16日至20日正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的“2013年葡萄酒与烈性酒展览会”上,就有来自法国的葡萄酒商表示,中国“双反”会使本已有序的葡萄酒市场重新陷入混乱,一些大型贸易商正在香港开设公司,试图重操走私旧业。与此同时,他们已开始向法国政府,乃至欧盟“施压”,希望他们在光伏争端中对中国做出让步,以保护清苦葡农的利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