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希腊 > 备战“退欧” 希腊人一天提现7亿欧元

备战“退欧” 希腊人一天提现7亿欧元

中国证券报2012年05月17日07:49分类:希腊

核心提示:当前,各大机构和分析人士对希腊“退欧”风险的评估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主流判断是,希腊退出欧元区确已成为极为紧迫和现实的问题,且可能性仍在不断上升。

希腊总统府15日宣布,各政党领导人未能就组建联合政府达成协议,希腊将于6月再次举行议会选举。市场对该国退出欧元区的担忧愈发升级,希腊银行已开始遭遇挤兑潮。

当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与刚刚就职的法国新总统奥朗德举行了会晤。两国领导人共同表态称,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必须帮助希腊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但希腊必须履行原先达成的协议。德、法两国还就相互协作达成承诺,将考虑能刺激欧盟经济增长的一切方法。

当前,各大机构和分析人士对希腊“退欧”风险的评估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主流判断是,希腊退出欧元区确已成为极为紧迫和现实的问题,且可能性仍在不断上升,但截至目前,这种情况仍并非不可扭转。市场分析人士预计,为应对希腊危机可能对欧元区金融系统造成的冲击,欧洲央行可能推出第三轮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

希腊偿债前景不定

据报道,希腊新议会选举可能在6月17日举行。

在此次组阁过程中,希腊各党派的核心争议是该国是否应继续履行援助协议,实施紧缩和改革措施。自希腊2009年上次选举以来,左派政党联盟的支持率已上升了两倍。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该党优势已升至所有政党中最高。由于左派政党联盟坚决反对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希腊协议中规定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措施,并声称应放弃“野蛮的”援助协议,停止偿付外债,分析人士担心,假如左派政党联盟在第二轮大选中获胜,成功组阁并实施竞选时宣传的政策,欧盟和IMF将立即停止向希腊拨付援金,该国发生违约、破产并最终退出欧元区也将不可避免。

希腊议会原本计划在6月批准该国在2013年和2014年额外削减115亿欧元开支的方案,以换取进一步援助。鉴于希腊目前政局,该国能否如期通过最新紧缩措施也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银行遭挤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15日称,仅14日一日,希腊储户从本地银行提取的存款规模达7亿欧元。帕普利亚斯警告,希腊银行业面临的局势非常艰难。

此前摩根大通已警告,由于担心希腊退出欧元区后恢复使用旧货币德拉克马大幅贬值,该国资产外逃的风险正在加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自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该国一直存在较严重的资产外流情况。过去两年中,希腊本地银行的存款流失速度平均在每月16至24亿欧元左右,并在今年1月创下53亿欧元的纪录。

摩根大通认为,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而该国银行业挤兑危机继续升级,那么届时希腊银行系统除了希腊央行的紧急流动性援助外将无法得到任何其他外部融资。

针对希腊退出可能对欧元区其他成员国和欧元区整体金融系统造成的影响,分析机构认为,欧央行可能将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惠誉15日发布报告指出,今年欧元区银行批发市场将持续动荡,尤其是高负债国银行系统融资将异常艰难,因此,欧央行可能于2013年推出LTRO3。瑞银集团外汇策略师巴瑞预计,欧央行不会在6月议息会议上作出这一决定,而是待到希腊6月重新大选结果揭晓后再做评估和决策。

IMF首提希腊“退欧”

IMF总裁拉加德15日则指出,希腊“有序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若希腊无法兑现减赤和改革承诺,将面临两种选择:第一,援助方延长希腊摆脱危机所需的时间,并增加援助;第二,建立希腊退出欧元区机制,即希腊“有序退出”。此为IMF首次正式谈论希腊退欧的具体操作方式。

综合分析机构和外媒观点来看,希腊危机存在四种可能:第一,短期内希腊退出欧元区。假如左派政党联盟彻底撕毁援助协议,国际援助方停止援助,进而希腊将发生违约并退出欧元区。第二,希腊拒绝援助协议但坚持留在欧元区内。希腊左派政党联盟领导人齐普拉斯此前称,希腊应放弃援助协议,但继续使用欧元,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盟的态度。第三,希腊坚持履行援助协议,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左派政党联盟激进反对紧缩的政策旨在为赢得第二轮选举铺路,一旦上台执政,在国际债权人和援助方的强大压力下,该党仍将继续履行协议规定的紧缩和改革条款。

分析人士认为,第四种可能性较大,那就是针对救助协议重新谈判。近期,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支持财政紧缩的政党和领导人均在总统大选或地区选举中“吃败仗”,这显示,单纯的财政紧缩政策已走到必须调整的十字路口。在此局势下,假如希腊新政府承诺继续改革和偿债,欧盟很可能针对援助协议条件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记者 陈听雨)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